(四) 中醫脊椎科臨床經驗辨證論治頭痛、偏頭痛100例

摘要:  本文對頭痛、偏頭痛症,根據中醫脊椎科理論探索其病因病機,並經臨床病例,考証其治療方法和療效,醫者在臨牀診治頸椎疾病中,發現許多病人的第一節頸椎關節錯位,因此患上頭痛、偏頭痛,當通過頸椎“定點脊椎正骨手法”治療後,98%病者得到良好療效和治癒。

病因病機:

1‧頸椎病認識:現今社會科技資迅發達,改變人類生活習慣,生活空間小而節奏快,除急性創傷外,另做成人體脊柱的生物力學大受影響,人在不知不覺中潛服脊椎病危機,不少國內外學者說明頸椎病綜合症,可引起頭部、眼、耳、喉、胸部及心臟等器官症狀疾病,頸椎病者已吹向年輕化,不只是常見於中老年人,配合醫者臨床經驗得知頭痛、偏頭痛為頸椎綜合性病變,同樣頭痛、偏頭痛症會互相影響頸椎病。

(1)‧頸椎病與頭痛、偏頭痛相關性:頸椎綜合症可分為(頸型)、(神經根型)、(脊髓型)、(椎動脈型)和(交感神經型)。頭痛、偏頭痛症可分為(緊張性頭痛)、(顱內壓增高)、(高血壓性頭痛)、(頭痛性癲癇)、(神經症頭痛)、(顳動炎)和(三叉神經痛)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前者為頸椎病變引至組織受損,重要的環椎(第一節頸椎),上與枕骨髁突形成枕環關節,枕環關節以伸屈為主,下與樞椎(第二節關節)上關節突形成環樞關節,此關節以旋為主,此處為各組織如脊髓、椎動脈、神經根、交感神經、肌肉組織神經支配等通住腦部,腦部與各組織連合,頭痛、偏頭痛症為其中影響發病因素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樞椎椎體是頸椎中最厚者,成為環椎環繞運動的支點,由於枕環、環椎和樞椎間無椎間盤,亦無椎間孔保護第1、2頸神經,故神經較易受損傷位,於枕下三角內,第一頸神經、椎動脈與環椎後弓之間,沿椎動脈溝穿出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椎動脈供應大腦半球的後1/3,間腦後部、腦干和小腦,左右椎動脈合成1條基底動脈,大腦動脈環使頸內動脈與椎-基底動脈溝通,當某一動脈自血流減少或不暢通時,血液可經此環重新分配,得到一定的代償,有一定的援充作用,此段椎動脈的前方有頭側直肌和環椎側塊,後方有頭上斜肌、頭後大直肌和頭半棘肌,受神經支配,此肌肉對枕環、環樞關節穩定性有重要意義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當枕環關節或環樞關節發生錯位或鄰近肌肉痙攣時,均可使椎動脈、脊神經受壓或受刺激,可能引起神經受損和動脈痙攣而使血供循環受阻,對相關腦部位造成影響,為頸椎病所致。

(2)中醫証候臨床分類:頸椎病與頭痛、偏頭痛症,兩者佳為痰瘀交阻,痰火上擾,肝郁氣滯,氣血不足,肝火上炎,肝腎陰虛等証型。《醫宗金鑒‧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旋台骨又名玉柱骨,即頭後頸骨三節也,一名天柱骨。此骨被傷,共分四証。”說明中醫對本病已有記載。

頭痛、偏頭痛症狀及體症:頭痛、偏頭痛是周期性發作,表現為陣發性偏側搏動性頭痛,有單側、雙側或左右側交替,亦可程全頭痛。可伴有眩暈、惡心、嘔吐、畏光或意識障礙及局部腦神經受損的症狀,如幻覺、肢體感覺和運動障礙。頭痛、偏頭痛前驅症狀,包括疲勞、感冒、思想過度、過份緊張、焦慮、煩躁、激動、抑鬱和睡眠不足,以及婦女來經等,引致週期性頭痛、偏頭痛。兒童偏頭痛,發病初期,則頭痛輕微,青春期後,症狀逐漸和成人相同。

臨床考証:病人總數100例,男性33例,女性67例,女性佔比例大,年齡最細17,最大80歲,病程由1年至30年。頭痛、偏頭痛症臨床表現:根據病人致病原因概括有二:

1   外傷所致:病者病史,曾有突發性創傷,明顯或潛服頸椎病,造成新傷或舊患,例如交通意外、受撞擊、跌傷等明顯因素後為症。
2   驗出病者有頸椎病,有姿勢不良史,身體較弱,氣血不足,有頭痛、偏頭痛的前驅症狀出現,例如疲勞、感冒、思想過度、過份緊張、焦慮、煩躁、激動、抑鬱和睡眠不足,以及婦女來經等。

檢查如下:體徵

(1)環椎(第一節頸椎)錯位或輕徵移位,在枕下位置,頸肌腫脹肥大,造成兩側肌肉高低不對稱,頭痛、偏頭痛周期性發病。
(2)嚴重病人頸部較僵硬,靈活度較差,轉頭至最大角度較困難。
(3)醫師用拇指按壓病人環椎的橫突,為觸痛點,病人明顯分辨此痛楚感覺,與按壓正常頸椎的不同。
(4)按壓環椎相連的肌肉有壓痛和硬結,部份病人出現頭昏、眩暈為陽性。

輔助檢查:頸椎X光照片參考,頸椎有輕度或嚴重骨質增生,頸椎狐度輕度或嚴重變直,注意環椎上與枕骨髁突相連,往往被枕骨遮蓋,骨質增生難檢查出。

冶療方法:定點脊椎正骨手法:病人坐位,醫師於其後,用臨床經驗判斷,用姆指按壓病人環椎橫突,找出壓痛點,並由病人痛礎反應得知。環椎橫突壓痛點,用定點脊椎正骨手法把環椎錯位處正骨復位。

輔助治療:因應病症診治需要。

1    拔罐,拔罐於頸椎患處相連肌肉,疏通血氣、經絡,放鬆頸肌。
2    中藥敷貼,中藥敷貼於頸椎處消,瘀止痛,活血舒筋。
3    針灸治療,落針於風池、阿是穴,協調陰陽,扶正祛邪和疏通經絡。
4   醫療運動,教授適當運動(太極拳),放鬆頸肌,調和情志。
5    X光照片,輔助鑑定。

療程時間:因各病人環椎錯位,深淺程度、時間長短和病人體質及發病誘因等有異,故療程時間不同,1個療程為10次,初診每天1次,病症改善為2-3天1次。最短治療3次,最長為3個療程不等。

療效標準:痊癒:自覺頭痛或偏頭痛症狀消失或基本消失。顯效:自覺症狀大部分消失,周期性頭痛云或偏頭痛發病極低。有效:每次治療期間,明顯好轉有改善。

治療結果:痊癒82例,顯效10例,有效6例,無效2例。

典型病例:

1‧胡女士,年齡44歲,收銀員,2003年1月20日初診。病史,從小至確診前,每當疲勞,休息不足,來經時,患周期性頭痛、偏頭痛,約30年,有時需要服食止痛劑。檢查體徵,為環椎錯位,經“定點脊椎正骨手法”治療及拔罐和中藥敷貼輔助治療,13次治療後頭痛、偏頭痛痊癒,2004年6月隨訪未有發病。

2‧林君,性別:男,年齡18歲,學生,2004年3月8日初診。病史,小時患有輕度頭痛、偏頭痛,尤是考試期間,疲勞,思想過度,過份緊張沒有適當休息。有長時間閱讀、練琴和看電腦等習慣,姿勢上有影響,由對頸椎病患者。2003年12月至2004年3月頭痛、偏頭痛症嚴重。檢查體徵,為環椎錯位,X光照片顯影頸椎1-5節有輕度骨質增生,頸項狐度輕度變直,經“定點脊椎正骨手法”治療及拔罐、中藥敷貼和醫療運動治療(練太極拳),3個療程後,頭痛、偏頭痛症狀消失。

總結:

         在臨床經驗上考証出,絕大多數頸椎病人,同時患上頭痛、偏頭痛症,檢查體徵,為環椎錯位或輕微移位,經“定點脊椎正骨手法”治療,使相關枕環關節和環樞關節得正常運作,由此引發的神經、脊髓,椎動脈、肌力等問題,得到援解,腦部功能運作正常,頭痛、偏頭痛症治癒,得到病人配合,有正確姿勢體位,不容易引起肌力失調,不破壞脊柱的力學平衡和結構性改變,有良好生活習慣,適當休息和運動,懂得調和情志,治癒效果更為理想。

         加強個人體質同等重要,運用醫療與太極拳運動配合,病人和痊癒者自我加強體質。練習太極拳,使全身放鬆,是身體內外至臟器協調運動,繼而其功能協調,中醫為陰陽平衡,亦能調和情志,《素問‧上古天真論》“恬惔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”與“呼吸精氣,獨立守神,肌肉若一”,都是太極拳練功心法,是加強體質的最有效方法。

國際中醫藥學術交流大會(2004、香港)  〔中醫雜誌〕2004年9月  黃光明註冊中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