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二)  中醫正骨手法治癒過敏性鼻炎臨床經驗總結

 

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多發和常見的鼻病,當遇到某些刺激因數,症狀突然發生引起鼻癢、打噴嚏、大量流涕、鼻塞等,病程長,若病重者可引起其他併發症,如影響嗅覺功能、眼脹不適、耳水不平衡、偏頭痛、哮喘等疾病。

人體全身的神經沿頸椎椎管內上行下達傳導,腦部的血氧供應由頸內動脈及椎動脈輸送,頸交感神經支配頭、腦、五官及上肢的血管、腺體分泌等功能,由此說明頸椎病可引起上述器官發生障礙,隨着頸椎、關節不同位置輕度或嚴重錯位,就會做成頸內動脈及椎動(靜)脈受壓,血氧供應受阻;頸交感神經受壓其支配之部位發生障礙,引發頸椎綜合徵,其中過敏性鼻炎就是頸椎綜合徵之一。

醫者從臨床經驗病列中,頸椎間關節錯位的臨床症狀,枕環關節錯位除引起頭痛、偏頭痛、眩暈等症狀,更併發過敏性鼻炎。當患者第一頸椎(環椎)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發生橫突前錯位或左右錯位,神經纖維長期受壓迫,此時患者常於低頭、仰頭等特定姿勢,使體位改變使神經受刺激或解除刺激,故症狀可突然發生亦能突然中止,但患者過敏反應加重,往往因不良環境因素或姿勢影響下而出現打噴嚏、流涕、鼻塞等症狀誘發過敏性鼻炎,患者經耳鼻喉科檢查,排除器質性疾病而確診為過敏性鼻炎。

中醫經絡穴位學說,頸項顳顬後髮際陷者中為風池穴,同是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的凹陷處,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,是手足少陽、陽維、陽蹻之會,治療範圍甚廣。在《針灸大成》截有風池為治諸風門的主穴,其中抱括鼻口門。

風池穴為治一般頭部諸器官如眼、耳、鼻和腦神系統的病所常用的重要經穴,此穴有熄風、通絡和明目之功,正配合頸椎(枕環關節)的部位,中醫正骨手法治療取位與此穴有密切關係。當患者第一頸椎(環椎)得到正骨糾正復位, 過敏性鼻炎現象自癒。

臨床病例考証:

1‧鄧小姐,學生,15歲時初診,病史,兒童時遇到環境因素刺激或空氣不流通,已開始出現打噴嚏頻密、大量流涕和鼻塞。在中學時期,學習時間長常於底頭,運動量少,沒有適當休息,更昜受環境因素影響,速使過敏性鼻炎續發性嚴重。檢查體徵,為環椎錯位,頸肌較硬實或腫脹肥大,用拇指按壓環椎位置,觸診環椎偏移,壓痛點明顯,經“定點脊椎正骨手法”治療及拔罐和中藥敷貼輔助治療,一個療程(10次)後,過敏性鼻炎自癒,不易受環境因素刺激,隨防6年末有復發。

2‧梁先生,55歲,老師,30年前出現耳水不平衡、眩暈、視力疲勞,近四年間每當梁先生作卧牀姿勢,均出現鼻塞現象。檢查體徵,為環椎錯位,經“定點脊椎正骨手法”治療及拔罐和中藥敷貼輔助治療,於第2次診治,鼻塞症狀消失,再經一個療程後,耳水不平衡、眩暈、視力疲勞模糊等症狀改善,並指導梁先生自我頸部運動保健功的鍛煉,隨訪半年過敏性鼻病未有復發。

總結:

           醫者在臨床經驗上考証出,過敏性鼻炎病者,檢查體徵,為頸環椎錯位或輕微移位,經“定點脊椎正骨手法”把環椎糾正復位,使相關枕環關節和環樞關節得正常運作,由此引發的神經、脊髓、椎動(靜)脈、肌力等問題,得到援解,過敏性鼻炎亦隨之治癒。每個病者病史不同,療程相應有別,經過好轉反應後,有效改善得知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醫者以專業中醫骨科醫療指引,並經專人教授指導,配合拾多年臨床經驗,用順熟“定點脊椎正骨手法”治病,同時醫者對太極深有研究,運用醫療與太極拳運動配合,是加強治癒者體質的最有效方法。

 

中醫藥論文集06年        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       黃光明註冊中醫師